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第1页)

两位翰林学士吵成一团,谁是谁非?

都只说对了一半。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王安石当然是对的。因为增加国库收入,确实可以不靠增加税种和加大征税比例,而靠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把蛋糕做大。可惜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并不容易。王安石虽然也有办法,比如兴修水利等等,但能不能立竿见影,却很难说。

因此,他之所谓&ldo;民不加赋而国用饶&rdo;云云,就成了既有诱惑力又十分可疑的说法。那么,王安石凭什么能够信心满满地这样说?他的新法又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57]以上见《宋史&iddot;王安石传》、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黄以周等《拾补》卷三上和卷三下熙宁元年四月乙巳日条及十月壬寅日条。

[58]见《宋史&iddot;吴奎传》、李焘《长编》卷二百九、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治平四年闰三月庚子日条。

[59]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二年二月庚子日条、黄以周等《拾补》卷四熙宁二年四月丁未日条。

[60]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二年二月甲子日条。

[61]见《宋史&iddot;唐介传》、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黄以周等《拾补》卷四熙宁二年四月丁未日条。

[62]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元年二月乙卯日条及三月癸酉朔日条。

[63]见黄以周等《拾补》卷三上熙宁元年四月乙巳日条。

[64]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二年四月丁未日条。

[65]见黄以周等《拾补》卷四熙宁二年二月庚子日条及注。

[66]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元年八月癸丑日条、黄以周等《拾补》卷三下同日条及注。

方案看来不错

王安石的得意之笔,首推青苗法。

青苗法的设置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年当中,农民最难过是在春天。这时,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春耕夏耘又时不我待。因此,农民必须想办法吃饱肚子,否则就会永远没有饭吃。

但是换个角度看,农民又其实有钱有粮,那就是地里的青苗。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个时候借钱借粮给农民,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再加息偿还。利息当然是很高的,应该说是高利贷。还钱还粮也一般不成问题,因为有地里的青苗做担保。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却有风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还不起债,他们就只好卖地了。

土地的兼并,便由此而生。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青苗法的构想即基于此。简单地说,就是由政府替代富户借钱给农民,相当于国家农业银行以低于民间的利率发放抵押贷款。按照王安石的想法,农民反正要借钱,借谁的不是借?借政府的,安全可靠,利息还低,何乐不为?

经费也不成问题,因为各地都有常平仓和广惠仓。我们知道,当时的农业基本上还只能靠天吃饭,每年的收成也并不一样。结果是什么呢?风调雨顺丰收了,供过于求,谷价就会下跌,伤害农民;灾年米价飞涨,又会伤害市民。农业帝国既然以农为本,以粮为纲,便不能不管。

管理的办法,是政府拿出一笔钱来,在丰年谷贱的时候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等到灾年米贵时,再平价卖给百姓。这样就能防止富户jian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这个办法,就叫常平法;专门用来储存平抑物价之粮食的仓库,就叫常平仓。

至于广惠仓,则是用于防灾救济的国家储备粮库,始建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当时,由于地主死亡无人继承等原因,各地都有一些无主的土地,历来由官府出售。枢密使韩琦却建议,将这些土地由官府雇人耕种,所得田租专款专用,救济境内的老弱病残和灾民难民,这就是广惠仓。

显然,常平法和广惠仓,都是用来应急的。

王安石的方案,是变常平法为青苗法,也就是将常平仓和广惠仓的钱,用来做农业银行抵押贷款的本金。这其实并无不可,因为反正两仓每年都必须卖出陈谷,选在青黄不接粮价飞涨之时出售还可以平抑物价,岂非一举两得?

总之,青苗贷款利息较低,农民负担得起;所卖原本库中陈粮,国家负担不重。何况官府借出余粮,可解农民燃眉之急;秋后收回利息,可增王朝国库之资。这难道不是公私两利皆大欢喜?简直就堪称利国利民。

更何况还有实践经验作为证明。一位名叫李参的地方官在陕西任职时就试行过,王安石本人在鄞县也试行过,结果都是农民有饭吃,国库有余粮,好评如cháo。[67]

再看免役法。

免役法是针对差役法的改革。差役也叫力役、徭役或者公役,其实就是义务劳动。这是钱粮以外的征收,本意可能是为了弥补低税制的不足,也可能是考虑到民众出不起那么多钱粮,便让他们到官府当差服务,以劳力代税费。

但是这样一来,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民众就不但要出钱而且要出力,实在是不堪重负。事实上,宋代力役的种类也实在太多。有保管公物之役,有督收赋税之役,有追捕盗贼之役,有传递命令之役,不胜枚举。这么多的差使如果都由地主和农民承担,请问那地还种不种了?

摊派也不公平。当时,北宋政府将民众按照财产的多少分为九等,下五等一律免役。表面上看,这当然是照顾到了弱势群体。然而实际上享有特权的,还包括官员家庭、寺庙僧侣、城市居民、行商坐贾和单身男女。也就是说,帝国境内数量可观的家庭和人口,其实都是免于差役的。

这样一来,所有的差役,便都落在了中下层地主和富农的头上。结果是什么呢?是为了规避重役,他们不敢扩大生产规模,不敢增加家庭人口,甚至宁可做单身汉,还有人沦为盗贼。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当然都十分不利,因此就连欧阳修和司马光等人也认为非改不可。[68]

只不过,这些人只是嚷嚷,拿不出办法。

王安石却有改革方案,办法是改派役为雇役,也就是让民众将其应服之役折合成&ldo;免役钱&rdo;交给官府,由官府雇人当差。原来不服役的官户和寺观则出一半,叫助役钱。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大约可以称之为&ldo;差役货币化&rdo;。

货币化的好处很明显。第一,农家出钱不出力,不耽误生产;第二,所有人一律出钱,比较公道;第三,忙不过来的人腾出了时间,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则多了一条生路,两全其美;第四,以雇役代派役更便于实现差役专业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在不能彻底免除力役的前提下,应该说这是最不坏的选择,我们也不得不惊叹王安石观念的超前。

所以,后来司马光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就连许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也不以为然。但是对于青苗法,反对派的意见却相当一致,可谓群起而攻之。

攻击的目标之一,是利息。

批评也并非全无道理。前面说过,青苗法作为国家银行的抵押贷款,本金来自常平仓和广惠仓,而两仓本是非营利事业,甚至是国家贴钱平抑物价和救济灾民。现在公然用来放贷收息,性质就完全变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热门小说推荐
分手妻约,前夫不易

分手妻约,前夫不易

他是性子顽劣的天之骄子,风流成性,声名狼藉。而她是他的童养媳,为了有朝一日能远离恶魔,一直委曲求全。然高考志愿被篡改,清白被毁,秦时的世界,在十八岁那年,几近崩塌。后来,她被逼和他结婚。没有婚礼,有的只是一场刺骨的羞辱。后来,她没能控制自己的心,爱上了他。谎言欺骗背叛,与其他女人所生的孩子,是他给予的回应。后来,她的身世被曝光,两人从夫妻变成仇人。秦时到了那一刻才明白,强求换不来幸福,只能换来伤害。她签下离婚协议书,净身出户,黯然远走。可她不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在那场强取豪夺的感情里最卑微的那个人,从来不是她...

天命医妃:至尊大小姐

天命医妃:至尊大小姐

她是上古医家的当家人却在一觉之间成为苍国将军府备受欺辱的大小姐。叔婶一家在外和善,在内恶毒?哼,看她如何撕了这些人伪善的面具,被人人喊打!说她身无仙根,注定是废柴?没关系,她可以仙根重塑,让天下门派皆争抢!有人来警告她,违背天命必遭天谴?哦,她忘了告诉他们,她就是天命!想让谁生便生,让谁死便死,阎王惧三分,黑白无常绕道走。练丹药,制神器,驭灵兽,金针在手,天下我有。只是身后这孤冷美男是怎么回事?她看着环在自己腰间的手,喂,你手放哪里呢?不放这里,那你想我放哪里?说着,那双玉手便开始向上移动难道是这里?...

妙手小村医

妙手小村医

陈林本是普通农民,在某天爷爷突然消失了,留下一本秘籍从此陈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钱,美女一览如云,无数女人投怀送抱,无数金钱收入囊中。咦?原来美女,金钱,权利都是唾手可得的?...

都市血影

都市血影

一刻豪情千古,一刀问鼎天下,千古霸业论英雄。血雨腥风,人不倒挺身横刀,红颜手足,这一生,不弯腰。一个征战无数杀名赫赫的神秘少年重返都市,掀开万里千层浪。新书粉嫩上传,求包养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你们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血影V群150294702(进群主动截图验证,作者止步)...

回乡小农民

回乡小农民

因受到事业爱情的双重打击而对城市生活感到厌倦,决定回农村老家的王勇,遭遇神秘法宝认主,从而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有屌丝,有奇遇,有美食,有宝物,有你幻想过要拥有的一切。...

宅男的韩娱

宅男的韩娱

宅男逆袭女神,屌丝霸气上位,且看扑街作家如何成为辉煌编剧,才华倾倒整个韩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