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第1页)

曾国藩生平以&ldo;诚&rdo;自命,然而在向朝廷抄录李秀成自述时,他却多处作伪。经罗尔纲等人考证,曾国藩在李秀成原稿上进行了以下几处关键修改:

一是关于洪秀全死因,李秀成手迹本称&ldo;天王斯时已病甚重,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也,是以四月廿一日亡&rdo;。说明洪秀全病死。曾国藩为了夸大曾国荃的战功,将这段话改为:&ldo;因九帅(曾国荃)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虑,日日烦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rdo;以证明洪氏直接死于曾国荃的军事压力之下。

二是李秀成被俘经过。李秀成是在只身一人逃难过程中,被&ldo;两个奸民&rdo;捉获,解送清营。如果照此汇报,则李秀成之被俘,与湘军本无关系。曾国藩却在原稿上,用朱笔把&ldo;是以被两个奸民&rdo;七字勾去,&ldo;获拿&rdo;两字倒调,改为&ldo;遂被曾帅官兵拿获&rdo;。到抄送清廷及付印时,又改为&ldo;遂被曾帅追兵拿获&rdo;。

三是李秀成冲出天京的时间。李秀成的原话是:&ldo;初更之后,舍死领头冲锋,由九帅放倒城墙而出,君臣舍命冲出关来。&rdo;而曾国藩用墨笔把&ldo;初&rdo;字改为&ldo;四&rdo;字,把&ldo;初更&rdo;改为&ldo;四更&rdo;。初更是傍晚十九时至二十时之间,天刚黑,就被太平军冲出,曾国荃是要受处分的,而改到四更(第二天一时),就减轻了他的责任。

四是删改天朝十误之第十误。《李秀成自述》中总结了太平天国政治的十大失误,第十误原稿为&ldo;误立政无章&rdo;。曾国藩将这一条改为:&ldo;十、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rdo;这样一改,不但夸大了曾国荃攻克天京的首功,又把李鸿章攻陷江苏和左宗棠攻陷浙江之功都解释为太平军把江、浙的军队调回保卫天京。

吴方在《传送思想的能量与局限‐‐由曾国藩看历史的来龙去脉》中对曾国藩的复杂性有过精彩的分析:&ldo;以&lso;王霸杂术&rso;持身、用人、施政、御军,曾国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把握住了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有原则也有灵活性,亦即宗经而不舍权变。他有&lso;两手&rso;、&lso;三手&rso;而不是只有&lso;一手&rso;&rdo;,&ldo;降及晚清,这种&lso;两手&rso;式的格局(儒学法家化或者儒法合流一表一里),又由曾国藩来实践了一回。说他那理学姿态是假的也罢,情况确实坏到&lso;不假不成&rso;的地步,因此曾国藩又可以说&lso;真诚的伪饰&rso;。这大概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尴尬的真相。&rdo;

虽然后世史家揪出了曾国藩这么多&ldo;作伪&rdo;的证据,但是平心而论,我们不得不承认,曾国藩在晚清封疆大吏中仍然是对朝廷最忠诚的。除了极少数涉及其家族、兄弟及故旧利益之处外,在绝大多数时候,他对上对下,都贯彻了以诚相待、以拙胜巧的原则。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他一贯不计自身利害,以身报国。比如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他为了国家利益,就不惜负起&ldo;卖国&rdo;罪名,甘当&ldo;替罪羊&rdo;,使自己多年英名,毁于一旦。以至李鸿章在当年八月二十一日信中说:&ldo;吾师莅津后,章疏皆系老实话,每为人所挟持,此鸿章所不敢出者。&rdo;

曾国藩虽然掌握了官场生存的秘密,有时也使用权诈手段,但内心操守却依然分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不含糊。所以他在晚清官场,并不特别得心应手。他晚年在给诸弟的家信中说:&ldo;余两次在京不善应酬,为群公所白眼,加以天津教案物议沸腾,以后大事小事部中皆有意吹求,微言讽刺……以是余心绪忧悒。&rdo;

最能表现曾国藩晚年风骨的是这样一件事。

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后,醇亲王奕托曾国藩的好友朱学勤转来一封信,信中对曾国藩大加恭维,意图结好。醇亲王乃是恭亲王奕之亲弟,同治帝之亲叔,慈禧的亲妹夫,与慈禧关系极为亲密。长期以来,他一直欲与奕一争高下,所以主动拉拢曾国藩,以增强自己的政治实力。一般人对这样的核心亲贵,主动奉迎唯恐不及,曾国藩却没有给他复信,仅在给朱学勤的信中解释说:&ldo;醇邸慎所许可,乃独垂青于鄙人,感惭无已。敝处函牍稀少,未便于醇邸忽改常度。&rdo;也就是说,醇亲王对我如此垂青,我十分感动。但是我一向少与人通信,也不便因为醇亲王就一改常度。竣拒之意显然。

奕不甘罢休,同治九年春又托曾国藩的另一好友黄倬转寄诗文,希望曾国藩应和。曾国藩仍然没有回信,又一次给了奕一个不折不扣的难堪。

除了对奕之才略用心不甚感冒之外,曾国藩如此风骨棱然,主要是从&ldo;避内外交通之嫌&rdo;这个中国政治大原则出发。历代王朝皆严禁亲王与外藩之间私下交通,因为这是扰乱专制政治秩序的举动。曾国藩基于王朝根本利益,维护了这个政治原则,却深深得罪了醇亲王。所以在天津教案之后,他及他的派系对曾国藩之攻击不遗余力。

曾国藩早年是一个典型的愤青。单线思维、唯我独革、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中年以后,曾国藩终于在与世界的战斗中变得圆融了。然而这种圆融不是他本性中所有,是靠不屈不挠的精神从一次又一次跌倒中悟出来的,是从质朴方刚中生发来的。这是曾国藩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所以他的圆融是以质朴刚正为基础的,和世俗的油滑机智境界力量不可同日而语。历经千折百磨之后,曾国藩的初心并无任何变化。他的志向仍然是&ldo;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rdo;。他不再认为通过雷霆手段,能迅速达到目的。然而他还是相信通过浸润之功,日将月就,还是会实现这个理想。他说:&ldo;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rdo;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风气,可以由一两个有权有位有德之人提倡,就可以由上而下,由此及彼,带动天下人皆向义向善。&ldo;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rdo;

热门小说推荐
名门宠媳

名门宠媳

她在懵懂的年纪与他相遇,他许她一世荣宠,用婚姻将她束缚。她在爱情和自由间痛苦挣扎,是与他携手一生,还是追逐自己的梦想?...

百战兵策

百战兵策

兵法历来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之神秘的,因为它在战争之中的大放光彩,因为它本身名字而言就是属于军事领域之中的内容,但是我们都非常的选择性的忽略了一个真正的事实,那就是兵法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且许许多多的战争例子就是来源于生活,因为运用兵法的是人,而人本身就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这本身就是相通的。我写这一本书的初衷就是于军旅生涯之余打发一下空余的时间,但是在这断断续续的写写停停的几年之中,我也在不断的在思考一些关于兵法本身的内容,其实质,和生活之中运用。而在这本书之中,我将尽量将我本人对于兵法的理解化入每一个故事之中,尽量让所有的人都能看懂,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所以我用了玄幻小说的方式来写这本书。...

翠眸

翠眸

一只购自网络的次品翡翠手镯,一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却让呆萌腐女林晓冉从此踏上了鉴玉识宝的奇异之旅。随身空间?翠眼异能?练气修真?哎妈呀,老俗套了。一个五光十色璀璨耀目的世界赫然开启。各色美玉翡翠古董珠宝粉墨登场,各型极品美男奇人异事纷至沓来。生世之谜也渐渐浮出水面。人生就此逆转,甩渣男,辞工作,美女们和我开始一场华丽丽的环球珠宝之旅吧。(哒哒哒,努力码字中,恳求收藏和推荐。)...

总裁的亿万小娇妻

总裁的亿万小娇妻

第一次见面就被强吻,第二次见就开始撩她,接下来追她追得轰动全世界,她表示很头疼啊,终于敞开心扉接纳,却发现他心里住着另一个她!她毫不留恋,转身就走,一别三年,再次回归,她从百合摇身成曼珠沙华,艳光四射,妩媚动人,但这个紧贴上来的男人是怎么回事?不仅霸道示爱,誓要追回她,还带上自家小萌宝,一大一小配合默契!女人,出走三年,气还没消吗?对不起俞先生,我好像并不认识你。麻麻,不认识爹地,但认识我呀等我长大了一定保护你!好,看在乖萌儿子份上忍了,可是床上多出来的大型生物是谁?某萌宝奸诈一笑,宝宝还没长大,先让爹地保护一下吧...

逆乱战神

逆乱战神

一段被书改的命运能否激起千层浪?一名注定不凡的少年人可否如愿以偿?诸雄争霸可有尽头?祸乱源头剑指何方两世记忆重叠,又可否杀出朗朗乾坤?当路的尽头只剩下生与死,他又能否打破生死轮回,当前世命运枷锁附身,他又可否解开了前尘往事。宿命之争,看一个天才少年如何走出自我,如何面对阴谋阳谋,如何逆行伐神,重返巅峰,杀尽天下小人!...

我曾混过的岁月

我曾混过的岁月

我曾混过的岁月ampampgt年少的我们曾经轻狂,敢爱敢恨。对于友情我们执着对于爱情我们懵懂现在,我将那些记忆中的碎片,汇聚出曾经过往的那些激情篇章!我曾混过的岁月0后的你,不可不看。无良我曾混过的岁月书友粉丝群239049913新2群134968379我的小吧网址f28cd4a2ampampampframpampgt...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