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3宋明理学与书院精神(第1页)

宋明理学与书院精神——清华大学“卓越领导国学讲堂”

各位是在国内从事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家放下繁忙的工作,到岳麓书院来接受文化熏陶,我想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们所处的文化场所到底是什么。www.Pinwenba.com对大家来说,来到岳麓书院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当然,这段人生经历对你产生的影响有多少取决于你在这里吸取了多少东西,而且取决于今后你把吸取的这些东西怎么在你的人生中、事业中发挥作用。

我讲的题目是“宋明理学与书院精神”,我希望对书院以及它包含的学术文化、文化精神的背景作一番介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讲这个大题目,只能非常简练地抓几个要点来讲一下。

一、书院是什么

“书院”从字义上来解释,“书”就是书本的意思;“院”就是墙垣、围墙。两个字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一堵围墙围着一堆书。这种解释非常直白,实际上正是书院的本义。

书院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书院的含义就是朝廷藏书的院子。皇帝要查阅个资料、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专门有一帮文人到书院来查书。所以,当时书院的功能很简单,但以后的书院逐渐发展,慢慢演变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的职能。

(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对教育的重视是最突出的。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夏商周时代就出现了文字、城市和青铜器等,这些都是标志着文明出现的最基本要素。在这些要素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文字。现在我们考证出来的最早的文字就是商代殷墟的甲骨文。据史书记载,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学校。当时的学校有两种,一种是国学,一种是乡学。国学是指朝廷办的学校,乡学并不是我们说的乡下之学,而是指地方政府办的学校。

中国古代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政教合一的传统,但与西方的政教合一不同。在西方讲政教合一,意味着国王一定要得到教皇以及宗教组织的承认,宗教组织的权力高于王权。中国传统的“政教合一”,其中的“教”,是“教育”的“教”,而不是“宗教”的“教”。国家的政权和学校的组织一开始就是合一的,学校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机构,它从来就是国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机构的职位从来都是由官员担任的。现在像教授、博士这些职称和学衔,就是我们在翻译西方相应职务的时候,借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官职。博士是汉代中央从事经典研究的官职,教授也是古代地方从事教育的官职,他本身既是老师,又是政府官员。

(二)书院的产生

从夏商周一直到秦汉以后(秦朝是比较特殊的,因为秦不重视教育,以吏为师,而没有专门的学官),除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之外,还有一套体系是私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不纳入官学体系中的。

最早的私学形成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一套理念和思想,为了推广自己的主张而到处讲学,向聚集在他们周围的弟子传播自己的思想,私学就逐渐形成了。弟子们把讲学的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论语》等著作。季羡林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古代的教育用两条腿走路:一套是官学,一套是私学。现在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大多是由政府办的,季先生主张当代中国应该发展私学。

官学和私学这两套教育系统在中国历史上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们各有所长。官学的长处是非常明显的:有政府的支持,有充足的经费,有固定的教所,有正规的课程和考核体系,有图书资料等各种各样的教育设备,各方面都有保障。但是官学系统也有短处,就是学术文化的创新能力差,特别是在社会变革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官学不仅不能产生新的学术文化,连接受新的学术文化都比较困难,私学在这一点上往往就强于官学。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了群星璀璨的思想家,产生了那么多的学术流派、那么丰富多彩的思想?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私学,有一批人自由讲学,然后互相讨论,互相激烈争辩,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书院产生于唐代后期,最初人们往往把民间私人隐居读书或者藏书的地方称为书院,但书院此时还不具有学校的性质。到了宋代,书院正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然宋代产生的学校性质的书院还是有其比较特殊的原因,即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关。因为汉唐以前的书都是帛书和竹简,非常笨重,成本也非常高,主要存放在官府里,一般私人是很难拥有的。自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后,印书非常快捷,而且图书的价格也非常低,一般人都可以拥有各种书籍。也正因为如此,宋代民间才出现了被称为书院的机构,也才有一批学者、教育家把自己讲学的场所称为书院。

(三)书院的两个特点

书院从产生开始就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它继承了私学的优秀传统;二是吸收了官学的长处,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虽然书院代表民间追求文化、重视教育、崇儒重道的精神,但是书院又不像春秋战国、魏晋时期的私学,完全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而是吸收了官学的制度化长处,同时得到了官方的承认与支持。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大书院”,都跟官方有关系。这些书院在民间开办以后影响很大,引起了官方的关注,譬如岳麓书院就得到了宋真宗的关注。宋真宗认为岳麓书院办得非常好,亲自题写了“岳麓书院”的匾额。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等在创办以后影响也很大,北宋初期的几个皇帝纷纷赐书、赐田、赐匾给这些书院。中国有崇儒重教的传统,皇帝希望通过支持书院的方式来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民间书院通过官方的支持,吸引了更多的博学之士,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书院似乎定位于官方和私学之间,一方面它和官方保持了适度的合作关系;另一个方面,它不是官学,它的主持人全部是聘请民间学问较高的学者,并不由官方任命。过去州学教授也好,国子监五经博士也好,全部是由皇帝来任命的,他们可能有很高的学问,但在学术思想上不一定能创新。

朱熹在世时,因为一些内部党争的关系,他的学说被称为“伪学”,常常受到打击,直到他去世后,他的学说才得到官方的认可。类似朱熹这样的学者,主要是在书院内自由讲学,进行学术探讨,使得书院的学术精神非常浓厚。可以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几个重大的学术思潮都和私学教育有关系。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汉代的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每个时代新兴的学术文化都与私学的教育文化体制有密切的关联。宋明理学的发展正好借助于书院。所以,书院作为一个自由讲学的场所得到了一批理学家的支持,成为理学家自由讲学、探讨学术的重要基地。

(四)宋代书院是一个独特的机构

宋代的书院又是一个独特的机构,和春秋战国的私学、汉代的精舍、魏晋玄学家清谈的场所不太一样。私学可以是在个人家里,而书院是在一个大家都可以自由进出的公共场所里,而且这个公共场所有一定的规模,有相应的一套设备,比如讲堂斋舍、图书资料。书院里的图书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通过搜集、募捐等各种方式集中起来的。所以,书院都有书楼,这对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可以想象,现代的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图书馆,还能不能叫大学?书楼就是古代的大学图书馆。

书院还有一套管理制度,什么时候讲学,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考试都需要一套制度。书院还有固定的管理人员,而私学则没有管理人员,随意性很大。书院正好吸取了私学的自由讲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特殊长处,同时又吸取了官学的良好的管理体制。私学没有专门的经费,有人想做孔夫子的学生,得向他交腊肉作学费;书院有一套经济保障制度,不需要收学费。过去的书院老师有工资、学生有奖学金,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学田。历史上,每一所书院均有一大片田产,这片田可以收租,收取的租金就当做老师的工资、学生的奖学金和学生的生活费。田产是从哪里来的?是朝廷赐予和民间捐助的。朝廷支持书院的方式除了赐书之外就是赐田,民间有些人也会捐一些田产给书院,再加上其他途径,书院在经济上也获得了保障。所以无论从经济上、管理体制上,书院都能够非常稳定地办学。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从唐朝末年开始萌芽到北宋创建,书院这种教育组织很快就得到了普及。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书院,可能在战乱的时候,书院会暂时停办,一旦战争结束,书院马上就发展起来。到了清代,好多官学仅成为国家组织考试的机构,真正从事教育的却是书院。书院非常普及,有数千所,从乡村到家族,到各个县、府都有,还出现了办学层次较高的书院,叫省城书院。

总之,书院成为宋、元、明、清以来的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发展的基地,影响着中国一千多年的文化、学术、教育等多个方面。

二、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内涵

“理学”也被称做“道学”,但“道学”这个名称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乱。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流派都把自己的学术宗旨和学术的最高原则称为“道”。老子、庄子也讲“道”,《道德经》中的“道”和一般的“道”内涵不同。老子对“道”进行了非常抽象的、形而上的处理,对宇宙的化生等重大问题作了很多阐述,所以这一学术流派被称做“道家学派”。汉代以后还出现了道教。而我们讲“道学”的时候通常是指理学,另外还有其他的称呼,诸如“宋学”、“新儒学”,这些都是比较学术化的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理学?什么是道学?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一)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产物

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儒学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原始儒学,从孔子创立儒学开始,曾子、子思、孟子等几代弟子均属于原始儒家学派,留下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学代表典籍。

原始儒学发展到了汉代,出现了汉学,而且还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因为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运动几乎烧掉了所有的儒家书籍,到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的时候,现在所说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都很难找到,所以许多经典就是靠儒生的记忆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载下来的,研究这些经文的学问就叫“今文经学”。

后来,人们在孔子老家的墙里发现了先秦的经典,是战国时代的五经,经文是用战国时代的文字记录的,研究这些经文的学问就叫“古文经学”。

因为研究不同的经书,就形成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学派。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把儒学经典的意思搞清楚,经学家们必须依赖文字学、训诂学等传统学问来研究经典。

(二)宋代理学体系的建立

到了宋儒所处的时代,他们思考的问题与前人就不一样了。魏晋以来佛、道二教非常盛行,儒家学说主要是一套伦理政治之学,在如何做人、如何建立一套政治制度方面比较擅长,但是对人的身心安顿问题,儒家关注得比较少。不能说儒家不关注这一点,孔子也说“五十而知天命”,所谓的“天命”就是安顿精神、解决人的信仰问题。但是仅仅依靠“天命”是不够的。

宋儒吸取佛、道二教的理论精华,开始侧重探讨人的信仰问题。他们希望儒学成为类似于哲学和信仰的思想文化体系。理学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提出一套哲学体系,通过一套概念来论证儒家的伦理(包括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一种天理,是从逻辑上来论证的,所以称之为哲学层面;二是理学不仅仅是一套哲学体系,而且还是一种信仰。

我们知道,古希腊哲学就是通过一套概念体系,来论证宇宙、人生、社会等命题的。但信仰不是论证这些命题的,而是要解决人的精神安顿问题。一个不认识任何文字、不懂任何哲学的人,也可以有信仰,可以执着地相信某一种东西。信仰的具体称呼不同,在中国叫天理或者叫天,在基督教里叫上帝,在伊斯兰教里叫阿拉或者真主。虽然名称不同,即宗教的象征符号不同,但都是一套安顿生命的体系。

自从西学传入中国以后,学术界一直在思考儒学到底是不是宗教。有个说法叫“三教九流”,三教是儒、道、佛三教,把儒家也称为“教”,现在很多从事文化学研究的学者就把中国称为“儒教中国”。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分析冷战以后的世界格局时,认为未来世界是一种文明冲突的格局。世界上有几大文化圈,包括伊斯兰教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东正教文化圈,还有儒教文化圈。他把中国包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称做“儒教文化圈”。这样看起来好像儒教是一种宗教。

可以说,在中西文化一接触的时候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儒学像哲学,因为有一套天理的理论体系。天理不是一个人格神,而是一个哲学概念。西方人说“MyGod”(我的上帝),我们翻译成“我的天”,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MyGod”这一说法是相信有一个主宰者存在,“我的天”可能相信有一个主宰者,也可能是坚信一个最高的宇宙法则。“天理”既可能是一种哲学,但也可能是一种信仰。哲学是描述客观现象的问题,一个哲学家可以思考谈论超我之外的客观事物,但若是一种信仰,则一定是将自己投身其中,把个人跟天或者上帝结合在一起的。宋儒讲的天理实际上就在人心中,所以,理学首先是宋代把哲学和信仰合为一体的一种儒学。

(三)理学是文化综合的产物

热门小说推荐
最后一道防线

最后一道防线

老子不管你什么身份,跟着我,除了服从服从还是他妈的服从!你们是龙给我盘着,是虎给我卧着,是狼我也给你脖子上栓条绳。能用暴力解决的问题,老子从来不磨叽!张焱,能够把一群羊操练成吃肉的狼!他是最强教官!...

1949我来自未来

1949我来自未来

正能量中国梦小说暴爽出击!治愈身心,励志人生的爽文奉献中!主角自由穿梭在一个甲子之间,时空贸易拉动新中国工业跳跃式发展,看中华沧桑巨变全面腾飞,赶英超美只争朝夕。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

艾泽拉斯生存笔记

艾泽拉斯生存笔记

我们世界正在遭到入侵,一群叫做轮回着的家伙不停地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给我们带来战争与苦难!李峰是个国家实验室仓库管理员,没有成为轮回者,也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就是一个普通人,来到了艾泽拉斯的世界,他面对的不是升级打怪找美女,他面前的是生存,这是个严肃的生存者笔记,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回忆往事。...

豪门痞妻

豪门痞妻

20岁成人礼,许莫念给自己找了个高大威猛的男人作为一夜情对象,可事后,这男人却强烈要求要负责。许莫念,你准备带着我顾家的种跑哪儿去?顾钧霆,你这个小人,我老爹把你当兄弟,你却老想着睡他女儿,我要抗议抗议无效!于是,纵横帝都的女大佬,被五花大绑的押解到婚礼现场。...

豪门孽恋之佟门风云

豪门孽恋之佟门风云

本书简介他叫佟敬轩,大米商佟严的三儿子,佟家最富文采的三少爷,三岁入书房,四岁识千字,五岁能作诗虽然天生身体不好,但是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看上去真是风光无比。她叫尚紫缘,化名紫萱,商贾世家尚府大小姐,同样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却被当成棋子,然后在最不正确的时间爱上了最不正确的人,她与敬轩相爱,随着两人表露心意,却牵扯出了一场惊天大阴谋。这个惊天阴谋揭开了同样已为人父的佟严与尚世年的秘密,但是同样拥有惨痛经历的两个人却在当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迹,二人的选择又会给敬轩和紫缘的兄弟姐妹带入到何种境地?佟家第三代四子一女能力超群,尚家第三代二子一女聪明绝顶,佟严和尚世年二人承接了上一代的恩怨,又延续到了下一代,冤冤相报,究竟哪一家,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还是就此两败俱伤?敬轩与紫缘两个人究竟能否放弃仇恨抛开一切在一起,还是就此沉沦,被仇恨拖下水?并不完全知情的第三代又会经历怎么样的爱恨情仇?佟家剩下的孩子又都是何种结局,尚家的孩子又是何种结局?主要情节1,有一天教书先生正在教庆轩大学中的句子,而敬轩就站在窗子外边聚精会神的听着,先生看见敬轩很认真也没去打扰,等到第二天给庆轩上课的时候,先生发现敬轩依然在屋子外边旁听,佟家三少爷身体不好,教书先生也是有所耳闻,看这个孩子长时间站在屋外怕他受风,于是先生就把敬轩叫到了屋子里,这个时候庆轩正在背诵大学中的句子,但是当庆轩背到致知在格物。这一句的时候,后边的内容是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就在教书先生想要提醒他的时候,只听见敬轩继续背诵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就在此时紫萱猛然发现了街角驿站的二楼一个房间,尚俊的面孔就在那里,看见紫萱已经到达,冷冷一笑,尚俊的脸让紫萱看了个真切,可这接下来让紫萱更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尚俊居然举起了枪对准了敬轩,一只眼睛闭上已经成瞄准姿势,紫萱这下慌了神,就在尚俊激发手枪的一瞬间,紫萱扑到了敬轩的身上,刹那间紫萱的背上血如泉涌。3,敬轩看着紫萱,但是却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颤抖的问道这一切难道就是你们的计划,你从一开始就在利用我?看着紫萱点了头,敬轩瞬间泪如泉涌,这一切原来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己原来只是被当成了棋子,自己的付出,那些美好的景象,原来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场景?敬轩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

傲娇总裁,套路深!

傲娇总裁,套路深!

傲娇总裁,套路深!由作者南瓜叙旧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傲娇总裁,套路深!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