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5章 做了皇帝(第1页)

在廷审吴昌时的场合,有的大臣说,吴昌时不过是幺麽小吏,何必如此大张旗鼓?朱由检意味深长地反诘:吴昌时是幺麽小吏,难道周某也是幺麽小吏?可见廷审吴昌时另有所图,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快圣旨就下来了,命锦衣卫差人把周延儒押解来京,听候审问。

周延儒得到消息,预感到此去在劫难逃,为了销毁罪证,临行前把储藏珍宝的三层楼阁付之一炬,多年积累起来的奇珍异宝,在五彩斑斓的烈焰中化作一片灰烬。

进京后,他从昔日的首席大臣沦为今日的阶下囚,关押在崇文门外头条胡同的关帝庙,第二天转移到正阳门内的关帝庙,四面有锦衣卫兵丁看守。这种关押方式非常奇特,不在监狱,而在关帝庙,因为他毕竟是退休的首席大臣,与一般人犯有所不同。皇帝要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在三天之内,审定周延儒的罪状。这是一个棘手的案件,因为不同的人对他的功与过的评价很不一样。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认为,周延儒罪不至死,希望皇上从宽发落。他在三法司会审时侃侃而谈:皇上把周延儒从田间召回,尊崇为太师太保,可谓千古奇遇。他担任首辅的初期,办了不少德政,天下称颂太平。但是他不能始终如一,不能严以律己,结党营私,潜通贿赂,私授官职。督师期间受门生连累,贻害封疆。皇上谴责他“欺藐”是完全正确的,周延儒应当扪心自问:活在世上还有何颜面,是否能赎罪?不过按照法律条文,罪状在“失误封疆”下一等,何况皇上先前已有“曾居首辅,宽其拿解”的圣旨,请求皇上垂念国体,作出圣裁。李邦华并非周延儒的亲信,他从大局考虑,接连处死首辅大臣,似乎是不祥之兆。

大理寺卿凌义渠的看法截然相反。他闭口不谈周延儒复出以后的政绩,直截了当地谴责他奸邪的品格:有谋身的智慧,无报国的忠心,精神惯于揣摩,伎俩总归闪烁,因此一时群小依附,狐假虎威,擅自把用人行政的大权作为施恩结怨的手段,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国家。法律虽然有“议贵”(为尊贵者开脱)的条文,也不能对他宽恕。

刑部尚书张忻则倾向于李邦华,肯定他复出以来,一向勤敏,为政府作了贡献。无奈他生性智巧,缺少正心诚意,喜欢拉关系,滥用匪人。甚至在奉命督师时,仍然庇护私交,赏罚混淆,置国家法度于不顾。他的罪行严重,但有“议贵”条法,希望皇上给他一条生路。

三法司首长合议的结果,一人主张从严,二人主张从宽,于是判决如下:周延儒发配边疆充军终身。

朱由检不念旧情,驳回了三法司的判决,亲自拟了一道圣旨:“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前屡旨已明,这所拟岂足蔽辜?姑念首辅一品大臣,着锦衣卫会同法司官,于寓处勒令自裁,准其棺殓回籍。”

圣旨下达后,内阁辅臣蒋德璟等纷纷为他求情,请求皇上“法外施仁”批准三法司的判决。朱由检再次重申,“勒令自裁”已经是从宽发落了。事情再也无法挽回。

崇祯十六年(1643)某一天夜半更深之际,五十五岁的周延儒在关帝庙中,听太监宣读圣旨。念到“姑念首辅一品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稍作停顿,周延儒以为皇上尚念旧情,不至于判处死刑,再三叩头谢恩。不料,接下去的是“于寓处勒令自裁”顿时失魂落魄,不停地在地上转圈子。一直拖到四更时分,才上吊自缢。周延儒平日养生有道,长期服用人参,气绝后,四肢仍然温润如生。锦衣卫都督骆养性恐有不测,命兵丁用铁钉钉入他的脑门,然后才回宫复命。周延儒的死,比薛国观惨多了。他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绝命诗:恩深惭报浅,主圣作臣忠。国法冰霜劲,皇仁覆载洪。可怜惟赤子,宜慎是黄封。替献今何及,留章达圣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周延儒临死总算还知道“恩深惭报浅”——辜负了皇恩浩荡,留下了最后的一份奏疏作为报答。

从周延儒的复出到“勒令自裁”使得王朝末路上的回光返照般的中兴之梦,终于化作泡影。崇祯一朝五十辅臣中,有能力驾驭朝政的,除了温体仁,就是周延儒,但是这两个人都品行不端,用杨士聪《玉堂荟记》的话来说,就是“不轨于正”如果仅就能力而言,其他辅臣都无法望其项背。周延儒死后,朱由检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依靠、重用的辅臣,他变得更加孤独了。

袁承志看完消息,联想完这些情节,嘴角浮起一抹冷笑:大明江山,果然气数已尽,哼哼。

早饭过后,袁承志信步游转,来到崇政殿前,哈木儿带领袁承志的二百名亲兵,早已经侍立在崇政殿的周围,荷枪实弹,军容严整,一个个目射凶光,显得杀气腾腾。

“太子爷早。”

哈木儿如今早已经把自己的太子爷当作大清的神明一般,看到袁承志时,快步上前,将手中步枪放在身侧,跪倒磕头,“您的卫队,已经在此守候,请太子爷检查。”

“嗯。”

袁承志淡淡地答应一声,看到二百名士兵如此严肃,袁承志不由微微一笑:“让他们检查武器弹药,随时准备开战!不过,不用那么严肃,放松点儿,一看就是没打过仗的样子。”

“是!奴才马上去吩咐。”

哈木儿噌地站起身来,向士兵们大喝道:“立正!敬礼!稍息,大家都放松点儿,放心吧,这里没有咱们的对手。”

许多士兵因为哈木儿的一句话,嘴角扯出一抹难看的微笑,看起来,他们虽然久经战阵,仍然有些紧张。

今天是1643年9月26日凌晨,一行七人陆陆续续就进入了会场,这个会场在今天沈阳故宫的崇政殿的东厢房。正房得停尸体,在东厢房。一行七人鱼贯而入,多尔衮走在最后一位,走在最后的位置上。当他临进门之前,突然之间一回身,他看到了索尼。看到索尼以后他问索尼,哎,我说老弟,你们昨天晚上商量得怎么样啊?打算推举谁当皇上啊?你们两黄旗有甚么打算?索尼冷冷地说,先皇有儿子在,谁也别想立别人,只要不立先皇的儿子,我们两黄旗就集体反水,你看着办吧。

多尔衮一听,马上就回答说,好啊。您听出来吗?索尼话中有话啊,他已经给自己留了后手,先皇有儿子在,头一天八拜之交呢,那个时候是非豪格不可的,现在变成非儿子不可了。好啊,多尔衮心放回了他该待的地儿,进到了会场之内。

对于会场外的二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大伙儿其实早就心里有数了,不过,该争的当然还是要争,要不然,这皇上如果别人来当,自己一方肯定要吃亏的啊。

进到会场以后,多尔衮主持会议。会议在即将开始的一刹那,他刚要说话,还没说话呢,那么这个时候,豪格一派的两个人就站了出来,一个人是鳌拜,一个人是索尼,两个人跨前一步说,立皇子。多尔衮眼着看着他们说,靠边站,这是亲王和郡王我们七个人在开会,你算是什么东西?滚出去,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出去。就把这两个人给撵出门了。

这个时候多尔衮说,礼亲王,您岁数最大,您资历最老,这里只有您过了六十多岁,您主持会议吧,礼亲王说那我就主持会议?好,坐在主席台前,双方发言吧。到底还是多尔衮的弟弟,与多尔衮是兄弟同心,一笔写不出俩多字,一个叫多尔衮,一个叫多铎,那是兄弟齐心。多铎到底还是年轻气盛,人家都没发言,他自己第一个就上前发言,立我哥哥。这就得我哥哥当皇上,我哥哥那年就应该当就没当,这回轮也得轮到我哥哥了,谁有什么反对意见,照我说,就得我哥哥当皇上。

多尔衮说,别,你别那么说,咱们开会,你先待会儿说行不行?多铎说,你不想当那就立我,当年太祖遗诏里头,好几个人都能当皇上,里面也说了我了,我也可以当皇上,你要不当我当,反正这个皇上得咱家人当。多尔衮说下去下去,光你在太祖遗诏里啊?肃亲王也在太祖遗诏里,肃亲王指的是豪格,你、我、肃亲王都在太祖遗诏,咱们都有权,咱们是平等的,你下去,别瞎说。

多尔衮这个时候直接就把矛头指向郑亲王,我说郑亲王,您是什么想法啊?郑亲王说,我主张立皇子,多尔衮说,礼亲王,您呢?我也主张立豪格。这个时候,多铎又说了,别,要么立我们两个人,我们两个人不立那就立您,您当皇上吧,礼亲王,您当皇上我给您跪着,皇上万岁。他净给捣乱,结果他这一捣乱不要紧,礼亲王说,别别别别立我,我都六十多岁了,先皇五十岁就死了,我六十岁,五十岁死了让六十岁的人当皇上,你见过吗,我老了,我就给你们主持会议。别的,我就问结果,我不问经过,谁也别说我。

这个时候,礼亲王说你要非问我,我告诉你,我就主张立豪格,他这一说我主张立豪格,阿达礼不说话了,礼亲王说立豪格,礼亲王的孙子没说话,当时豪格一愣,哎,我这儿有三旗,两红旗也支持我,五旗了?八旗五比三,剩下郑亲王也主张立我,六个了,这个时候您想您要是豪格的话,您读过几本书,简单的尧舜禹的故事您知道,这个时候您要是豪格,您下一句会说什么呢?您肯定会谦虚地说,别立我呀,我福少德薄,不行不行,你们还是另选高明吧,你们千万别立我,立谁都成,就是别立我。

这个时候多铎又说了,谁想立你,本来你这一辈子就说一句实话,就是福少德薄,就不应该立你,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谁想立你啊?弄一大红脸,您想您要是豪格的话,您是不是也得脸红?这个福少德薄是您说的吧,人家也同意,人家也说您福少德薄吧,多铎还说,你不信问问大家,大家都同意你的观点,你就是不应该当皇上,你就是福少德薄。在那个时候,豪格特生气,就坐在一边不说话。在这个时候,两白旗不相让,但是我们说门外的两黄旗的人一看自己的主子受了委屈,马上跨前一步,我们吃先帝的,喝先帝的,使先帝的,用先帝的,先帝对我们不薄,今天咱们就得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如果不立先皇的儿子,我们今天就血溅崇政殿。在这种情况下,礼亲王代善张嘴说话了,我老了,你们立谁都行,这个会我不主持了,我谁都同意,回家了啊。你们选完了皇上告诉我一声,我给皇上磕头去。人家礼亲王走了。礼亲王这一走,阿济格也走了。阿济格,多尔衮的哥哥说,我就这一句话,除了立我们家哥们儿我谁都不同意,我这话搁这儿走了,他也走了。多铎一想,我不能走,我还得跟这儿看着,我还得在这儿搅场呢,我还得看结果呢,我要是一走了,剩我哥哥一个人,指不定谁拿一刀子一捅下去我这个哥哥死了就完了,不行,所以我得在这儿看着。所以多铎没有走。

这个时候,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说了一句话,我看咱们这样吧,豪格说他不愿意为皇上,他说他福少德薄,大家也同意这种观点,那他就甭当了。但是呢,大家的意思我看是非得立先皇的儿子了,先皇的儿子有八个,除去豪格,那七个,我看咱就立福临好不好?立福临好不好?睿亲王,您的意见呢?多尔衮的意见我们先暂且不提,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郑亲王打的什么如意算盘?他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他首先想到的是化险为夷,要拿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人来。那么双方都认可的人既不能是豪格也不能是多尔衮,提他们两个谁都不合适。

在这所有的皇太极的儿子当中,只有正宫的这两个人有资格,只有是贵妃、妃子才有资格,庶妃、普通的偏妃不能算,就两个孩子啊,一个是庄妃的,一个是懿靖大贵妃的。懿靖大贵妃那个虽然说规格上比较高,毕竟嫁过两个男人,让人听着不好听,不如庄妃,庄妃她毕竟是原装的啊,十二岁就一直跟了皇太极,而且是皇太极最为宠信的。提她的儿子,双方能接受,蒙古人能接受,满洲人能接受,我也能接受。所以,这是当时郑亲王的想法,他还想,我提出来的,我有拥立之功,所以他一想,我提出这个,肯定他们都得同意。

他还真想对了。多尔衮一张嘴就说,我同意您这个观点,这个肃亲王他说他福少德薄,我也觉得是这样,他不适合当皇上,您提出福临当皇上比较合适,名字也好听,福临。由郑亲王和我两个人监国、辅政。等皇上能够主政以后再还政于他,大家还有问题吗?多铎他一想,这是我哥哥说的,那就算了,豪格一想,福少德薄这是我自己说的啊?哎,这是我弟弟,没意见,没意见就散了,给皇上磕头去,准备准备给新皇上磕头吧,散会,散会,这个会就散了。

做好了一切应变准备的袁承志,居然一句话都没说,一兵未动,当上了皇帝!对他来说,是意外,也是意料之中,他对这段历史,当然清楚,所作的准备,也无非是担心一旦有变,历史果然按照他原来的步伐在前进,袁承志也就放下心来,来到殿外与哈木儿谈天说地,不管他们开会的内容了。

郑亲王的想法袁承志想清楚了,问题在于多尔衮是怎么想的呢?他为什么不称帝呢?他不称帝为什么又支持福临呢?他为什么非得让福临当皇上呢?难道他真的跟福临的妈妈庄妃有什么关系?还一个问题,他如何面对这众多的反对者呢?看小说,630book.com

热门小说推荐
蜀山大掌教

蜀山大掌教

他身居四派,能左右逢缘他有点癫狂,杀人随心,喜怒亦无常只因他错救一人被一朝洗白,从此天堂变地狱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却让他拥有了修习罕见道法的机会,更让他获得了一朵奇异的紫色莲花,忽然地狱变天堂。彪悍的游戏人生亦从此开始这是一个瑰丽奇幻的虚拟蜀山世界,道德与法律在此失控,玩家互相挑战着人性下限!且看紫阳一路披荆斩棘,凭借手中长剑荡尽万般困难,成就蜀山大掌教!...

美女老师的贴身保镖

美女老师的贴身保镖

冷酷无情的杀手,拥有着起死回生力量的医生,在消失几年之后重新归来,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找回曾经爱恋的人儿?...

和亲公主,哑后亦倾城

和亲公主,哑后亦倾城

从小被保护,被宠溺的高贵公主,为了自己的国家免于战乱之苦,不得已踏上和亲之路,走向那个弑父夺位,狠辣似狼,不惜涂炭生灵征战天下也要满足野心的帝王明知那是一条不归路,再多的恐惧,在面对故国家园即将被毁时,她便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公主,只是要在他面前全力周璇,为故国换取苟且偷生的数日时光她的美丽,她的纯洁,她的干净,初见时,便入了那嗜血成性的男人之眼,她那小小的固执和刻意隐藏的不甘心,更是挑起了他的兴趣他处心积虑,难得的有了耐心去宠溺一个女人,可却从没有从她嘴里听到一丁点儿的声音,终于,傲娇男人的耐心耗尽,邪魅残酷的本性显露出来,才愕然发现,她原来只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这样的欺骗,他怎能容忍?奈何没厌烦之前,他还舍不得遗弃,而她,看似真心已付,私下却背叛不断。。。原来,看似恩爱无双,夜夜痴缠的两个人,都在彼此爱且恨着,伤害且痛苦着。。。然,初见心动,患难与共,温软细语,情深似海,终难敌权势争夺吗?...

神级都市霸主

神级都市霸主

人,原来可以活得这样精彩。程枫惬意的躺在起伏不定长宽达十几米的淡蓝色水床上,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发自内心的感慨。没想到,自己也会过上这种曾经只是在梦中出现的奢华生活。...

贵门绝恋

贵门绝恋

他说为了我,活下去他说爱上我,不后悔他说好好照顾自己他握着我的手,紧紧的。带着浓浓的爱恋。我从他胸前的口袋中,拿出了他从新婚到现在都贴身携带的那枚印章。我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了另一枚印章,上面刻着的,是‘不弃’两个字。将两枚印章合在一起,它们是一块整体。它们是‘不离’‘不弃’。周围的一切,似乎都离我很远很远,这战火硝烟未散的战场之上,仿佛天地间只有我和他两人。...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