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 河水二1(第1页)

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河水重源有三,非惟二也。一源西出捐毒之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余里,皆故塞种也。南属葱岭,高千里。《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生葱,故曰葱岭也。河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一水西迳休循国南,在葱岭西。郭义恭《广志》曰:休循国,居葱岭,其山多大葱。又迳难兜国北,北接休循,西南去罽宾国三百四十里。河水又西迳罽宾国北。月氏之破,西君大夏,塞王南君罽宾。治循鲜城。土地平和,无所不有。金银珍宝,异畜奇物,逾于中夏大国也。山险有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人畜同然。河水又西迳月氏国南,治监氏城,其俗与安息同。匈奴冒顿单于破月氏,杀其王,以头为饮器,国遂分。远过大宛,西居大夏为大月氏。其余小众不能去者,共保南山羌中,号小月氏。故有大月氏、小月氏之名也。又西迳安息国南,城临妫水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有商贾车船行旁国,画革旁行,为书记也。河水与蜺罗跂禘水同注雷翥海。释氏《西域记》曰:蜺罗跂禘,出阿耨达山之北,西迳于阗国。

《汉书·西域传》曰:于阗以西,水皆西流,注于西海。又西迳四大塔北。释法显所谓糺尸罗国,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以头施人,故因名国。国东有投身饲饿虎处,皆起塔。又西迳犍陀卫国北,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邑。佛为菩萨时,亦于此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塔。又有弗楼沙国。天帝释变为牧牛小儿,聚土为佛塔,法王因而成大塔,所谓四大塔也。《法显传》曰:国有佛钵,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持钵去,置钵象上,象不能进,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进,王知钵缘未至,于是起塔,留钵供养,钵容二斗,杂色而黑多,四际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泽。贫人以少花投中便满,富人以多花供养,正复百千万斛,终亦不满。佛图调曰:佛钵,青玉也,受三斗许,彼国宝之。供养时,愿终日香花不满,则如言。愿一把满,则亦便如言。又按道人竺法维所说:佛钵在大月支国,起浮图,高三十丈,七层,钵处第二层,金络络锁县钵,钵是青石。

或云:悬钵虚空。须菩提置钵在金机上,佛一足迹与钵共在一处。国王臣民,悉持梵香七宝璧玉,供养塔迹。佛牙、袈裟、顶相舍利,悉在弗楼沙国。释氏《西域记》曰:犍陀越王城西北,有钵吐罗越城,佛袈裟王城也。东有寺。重复寻川水西北十里,有河步罗龙渊,佛到渊上浣衣处,浣石尚存。其水至安息,注雷翥海。又曰:犍陀越西,西海中有安息国。竺芝《扶南记》曰:安息国去私诃条国二万里,国土临海上,即《汉书》安息国也。户近百万,最大国也。《汉书·西域传》又云:犁靬、条支临西海。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尝见。

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也。或河水所通西海矣。故《凉土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禹记》所云昆仑者焉。张骞使大宛而穷河源,谓极于此而不达于昆仑者也。河水自葱岭分源,东迳伽含罗国。

释氏《西域记》曰:有国名伽舍罗逝,此国狭小,而总万国之要道无不由。城南有水,东北流出罗逝西山,山即葱岭也。迳岐沙谷,出谷分为二水。一水东流,迳无雷国北,治卢城。其俗与西夜子合同。又东流迳依耐国北,去无雷五百四十里,俗同子合。又东迳蒲犁国北,治蒲犁合,北去疏勒五百五十里,俗与子合同。

河水又东,迳皮山国北,治皮山城,西北去莎车三百八十里。

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自置北流,迳于阗国西。治西城,山多玉石。西去皮山三百八十里,东去阳关五千余里。释法显自乌夷西南行,路中无人民,沙行艰难,所迳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多大乘学,威仪齐整,器钵无声。城南一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鞾,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法显所不传,疑非佛迹也。又西北流注于河。即《经》所谓北注葱岭河也。南河又东,迳于阗国北。释氏《西域记》曰:河水东流三千里,至于阗,屈东北流者也。《汉书·西域传》曰:于阗已东,水皆东流。南河又东北,迳扜弥国北,治扜弥城,西去于阗三百九十里。南河又东迳精绝国北,西去扜弥四百六十里。南河又东迳且末国北,又东,右会阿耨达大水。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其水北流,迳且末南山,又北,迳且末城西,国治且末城,西通精绝二千里,东去鄯善七百二十里。种五谷,其俗略与汉同。又曰且末河东北流,迳且末北,又流而左会南河。会流东逝,通为注滨河。注滨河又东,迳鄯善国北,治伊循城,故楼兰之地也。楼兰王不恭于汉。元凤四年,霍光遣平乐监传介子刺杀之,更立后王。

汉又立其前王质子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百官祖道横门。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恐为前王子所害,国有伊循城,土地肥美,愿遣将屯田积粟,令得依威重。遂置田以镇抚之。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入,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厉声曰:王尊建节,河堤不溢。

王霸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其水东注泽。泽在楼兰国北,治扜泥城,其俗谓之东故城,去阳关千六百里,西北去乌垒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

西北去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土地沙卤,少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国在东垂,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迎送汉使,故彼俗谓是泽为牢兰海也。释氏《西域记》曰:南河,自于阗东迤北三千里,至鄯善,入牢兰海者也。北河自岐沙东分,南河,即释氏《西域记》所谓二支北流,迳屈茨、乌夷、禅善,入牢兰海者也。北河又东北流,分为二水,枝流出焉。北河自疏勒迳流南河之北。《汉书·西域传》曰:葱岭以东,南北有山,相距千余里,东西六千里,河出其中。暨于温宿之南,左合枝水。枝水上承北河于疏勒之西,东北流迳疏勒国南,又东北与疏勒北山水合。水出北溪,东南流迳疏勒城下。

南去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释氏《西域记》曰:国有佛浴床,赤真檀木作之,方四尺。王于宫中供养。汉永平十八年,耿恭以戊己校尉,为匈奴左鹿蠡王所逼,恭以此城侧涧傍水,自金蒲迁居此城。匈奴又来攻之,壅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深一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之。恭乃仰天叹曰:昔贰师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之。有顷,水泉奔出,众称万岁。乃扬水以示之,虏以为神,遂即引去。后车师叛,与匈奴攻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恭与士卒同生死,咸无二心。围恭,不能下。关宠上书求救。建初元年,章帝纳司徒鲍昱之言,遣兵救之。至柳中,以校尉关宠分兵入高昌壁,攻交河城,车师降。遣恭军吏范羌将兵二千人迎恭,遇大雪丈余,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大恐。

羌遥呼曰:我范羌也。城中皆称万岁,开门相持涕泣,尚有二十六人,衣履穿决,形容枯槁,相依而还。枝河又东迳莎车国南,治莎车城,西南去蒲犁七百四十里。

汉武帝开西域,屯田于此。有铁山,出青玉。枝河又东迳温宿国南,治温宿城,土地物类与鄯善同。北至乌孙赤谷六百一十里。东通姑墨二百七十里。于此枝河右入北河。北河又东迳姑墨国南,姑墨川水注之。水导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迳姑墨国西,治南城。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土出铜铁及雌黄。其水又东南流,右注北河。又东迳龟兹国南,又东,左合龟兹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

释氏《西域记》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治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故郭义恭《广志》云:龟兹能铸冶。其水南流迳赤沙山。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清净。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左派焉。又东南,水流三分,右二水俱东南流,注北河。东川水出龟兹东北,赤沙积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龟兹城,音屈茨也,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川水又东南流,迳于轮台之东也。昔汉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于此。搜粟都尉桑弘羊奏言:故轮台以东,地广,饶水草,可溉田五千顷以上。

其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收获与中国同。时匈奴弱,不敢近西域,于是徙莎车相去千余里,即是台也。其水又东南流,右会西川枝水,水有二源,俱受西川。东流迳龟兹城南,合为一水。水间有故城,盖屯校所守也。其水东南注东川水东川水又东南迳乌垒国南,治乌垒城,西去龟兹三百五十里。东去玉门、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治焉。

汉使侍郎郑吉并护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也。其水又东南注大河。

大河又东,左会敦薨之水。其水出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

《山海经》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源者也。二源俱道,西源东流分为二水,左水西南流,出于焉耆之西,迳流焉耆之野,屈而东南流,注于敦薨之渚。右水东南流,又分为二,左右焉耆之国,城居四水之中,在河水之洲,治员渠城,西去乌垒四百里,南会两水,同注敦薨之浦。东源东南流,分为二水,涧澜双引,洪湍濬发,俱东南流,迳出焉耆之东,导于危须国西。国治危须城,西去焉耆百里。又东南流,注于敦薨之数。

川流所积,潭水斯涨,溢而为海。《史记》曰:焉耆近海,多鱼鸟,东北隔大山,与车师接。敦薨之水,自海西迳慰犁国。国治尉犁城,西去都护治所三百里,北去焉耆百里。其水又西出沙山铁关谷。又西南流,迳连城别注,裂以为田。桑弘羊曰:臣愚以为连城以西,可遣屯田,以威西国。即此处也。其水又屈而南,迳渠犁国西。故《史记》曰:西有大河。即斯水也。又东南流,迳渠犁国南。治渠犁城,西北去乌垒三百三十里。汉武帝通西域,屯渠犁,即此处也。南与精绝接,东北与尉犁接,又南流注于河。《山海经》曰: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盖乱河流,自西南注也。河水又东,迳墨山国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

河水又东,注宾城南,又东迳楼兰城南而东注,盖墢田士所屯,故城禅国名耳。

河水又东,注于泑泽,即《经》所谓蒲昌海也。水积鄯善之东北,龙城之西南。

龙城故姜赖之虚,胡之大国也。蒲昌海溢,烫覆其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晨发西门,暮达东门。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咸龙形,西面向海,因名龙城。地广千里,皆为盐而刚坚也。行人所迳,畜产皆布毡卧之。掘发其下,有大盐,方如巨枕,以次相累,类雾起云浮,寡见星日,少禽,多鬼怪。西接鄯善,东连三沙,为海之北隘矣。故蒲昌亦有盐泽之称也。《山海经》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者也。东去玉门阳关一千三百里,广袤三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减。其中洄湍电转,为隐沦之脉,当其澴流之上,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于渊波矣。即河水之所潜而出于积石也。

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

河自蒲昌,有隐沦之证,并间关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也。山在西羌之中,烧当所居也。延熹二年,西羌烧当犯塞,护羌校尉段颎讨之,追出塞,至积石山,斩首而还。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滨于河首,左右居也。河水屈而东北流,迳析支之地,是为河曲矣。应劭曰:《禹贡》析支,属雍州,在河关之西。东去河关千余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也。东北历敦煌、酒泉、张掖南。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敦煌酒泉,其水若酒味故也。张掖,言张国臂掖以威羌狄。《说文》曰:郡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县,下大夫郡。至秦始置三十六郡以监县矣。从邑,君声。《释名》曰:郡,群也,人所群聚也。黄义仲《十三州记》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郡守专权,君臣之礼弥崇。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邑以载民,故取名于君,谓之郡。《汉官》曰:秦用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

热门小说推荐
玄清修行记

玄清修行记

本书简介玄清四系低下伪灵根,修行不易。因得到灵兽戒,从此收复七彩幻蝶寒蚕王九尾灵狐。开山立派笑傲三界。从此修行变的精彩万分。修仙等级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

崛起之第三帝国

崛起之第三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士在漫长的堑壕中拼尽全力挣扎,不可一世的公海舰队被牢牢困死在威廉港内日益朽坏,美利坚帝国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准备扑向疲惫的旧大陆,屈辱战败和永世沉沦仿佛就要降临在普鲁士的土地上。被一个来自后世东方灵魂附体的赫斯曼少校却胸有成竹现在是时候孕育第三帝国了,这一次它将存在一千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秦峰字子进,孑然一身后世而来,东汉王朝顿起波澜。黄巾叛乱,是谁高举皇协大旗?皇叔一见秦峰,为何总说自己癣多!洛阳府衙,秦峰拍案怒指曹操,来人呀,狗头铡伺候!师爷荀彧提醒道大人!您用错铡了!群雄逐鹿,秦峰奋起,兵锋所至处,想打谁就打谁!孟德聚众密谋,秦峰打谁,咱就打谁!本初震怒狂躁,谁打我,我就打刘备!刘备气的哆嗦,长臂一拍小腿,我是宗亲!谁打我,我我就谴责谁!看!一统江山谁人荣登大宝。观!无双铁骑如何横扫八荒。听!霸者之名冠绝宇内。尝!伊人美姬暗夜留香。三国系列第三本,已有完本VIP三国之席卷天下三国之天下我做主,从无断更记录,完本保障。...

美梦时代

美梦时代

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刚刚毕业的萧奇博士,从美国穿越回了八年前的中国,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作为一个重生者,萧奇究竟该怎样去投入这个波澜壮阔的变化潮流之中,从而站在金字塔的顶尖呢?白手起家的萧奇,誓要做到两全其美,成就最好的美梦时代!小说关键词美梦时代无弹窗美梦时代txt全集下载美梦时代最新章节阅读...

三国之极品董卓

三国之极品董卓

平边地讨叛逆。霸京师拥新帝。乱宫闱焚金阙。掘皇陵立新都。骑貂蝉筑郿坞。魂归天止凤仪。没有无敌的勇武,没有绝世的智谋,没有凛然的正气,没有卓的才学,却偏偏成为了汉末一朵奇葩,一生功过,尽在此言之中,而这一切,在来自后世的董林穿越成为董卓之后,又将变换如何?...

阴阳潘家

阴阳潘家

神秘的水上古宅千年的故事,百年的恩怨。等待你的是一桩桩诡事,一件件扑朔迷离的骇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