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2章(第1页)

纵观曾国藩以上四条,没有一处明确表示他还要朝廷归还李、杨所部等主张,而是绕来绕去,曲意示衷。

曾国藩就是这样向他的上司--皇帝和清政府表达他的愿望和要求的。这也是以柔克刚之一法,清朝廷果然准奏,杨、李所部仍旧归曾指挥。

面对领导,凡事须保持低调,讲究以柔克刚。杨修自恃聪明才高,而不识时机乱下断语而触犯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凡事讲求中庸,委婉圆柔,才能融入人群,走进社会。英国的著名首相丘吉尔,在对英国国王所表现出来的委婉,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灵活处理意外情况

曾国藩语录:君子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

译文:君子在面对大的困难从不畏惧,看到闪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没看到一样。

大家知道,世界纷繁复杂,许多事情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曾国藩认为,面对这错综复杂的环境,做大事者必须善于处理变乱。处理变乱的基本点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多变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看问题,不怕突发的事变。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不能手软心慈。四是应当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找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毫无根据可循。

宋朝的李允则有一次在军中举行酒宴,而甲杖库起了火。李允则仍然饮酒作乐不停。没过多久,火被扑灭了。李允则暗地里派人拿着他的文书到赢州用茶叶箱子运载武器。不过十天,库里的武器又齐全了,而军队中谁也不知道这件事。

事后,有关部门弹劾李允则不救火。宋真宗说:&ot;李允则必然有话说,先问问他看。&ot;李允则回答说:&ot;兵器库防火措施十分严密。这里刚刚举行酒宴,那里就起了火,必定是内jian干的。如果离开宴会而去救火,中了他的调虎高山之计,恐怕要发生意想不到的祸事。&ot;

上例说明一个道理,即面对突发性的意外事件,应保持冷静,不乱方寸,进而随机应变,转危为安。反之,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胡乱动作,就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十分明显,如李允则听说失火后,和大家一起去匆忙灭火,那么,后果一定是很糟糕的。而他并没有这样做,遇变不惊,临危不乱,则掌握了事态发展的主动权。

每临大事有静气,遇变不惊,最重要的功用在于,在突发性事件面前,拿出最及时最正确的决策。因为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思考,而正确的思考必须以冷静的心境为前提。就是说,没有遇变不惊的本事,就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想使自己在变幻莫测的外界环境前,尽可能决策正确,就必须养成每临大事有静气的行为方式。

第35节:第三章曾国藩的圆融之道(8)

《三国演义》里曹操献刀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汉灵帝死后,董卓乘机专断朝政,私自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恨。曹操想方设法得到了董卓的宠信,想乘机刺杀董卓。

书中写道:&ot;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ot;丞相安在?&ot;从人云:&ot;在小阁中。&ot;操直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ot;孟德来何迟?&ot;操曰:&ot;马行迟耳。&ot;卓顾谓布曰:&ot;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拣一匹赐予孟德。&ot;布领令而出。曹暗忖思:

&ot;此贼该死!&ot;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侧身而卧,转而向内。操又曰:&ot;此贼当休矣!&ot;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思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蹦问:&ot;孟德何为?&ot;时吕布已骑马至阁外。操惶惧,持刀跪下曰:&ot;操有宝刀一口,献与恩相。&ot;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ot;愿借试一骑。&ot;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ot;

曹操拔刀欲刺董卓,而被身肥力大的董卓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惊险的场面。在这一&ot;大事&ot;面前,曹操基本上保持了镇静的心绪。虽然小说说他&ot;惶惧&ot;,但那是一般人都具有的不自觉的心理,总的看,他保持了&ot;静气&ot;。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能从容地由&ot;刺杀&ot;改为&ot;献刀&ot;,否则,在那千钧一发的刹那间,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合情合理无懈可击的答案呢?

宋代文学家苏洵曾说&ot;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ot;。这也说明遇变应不惊,临危应不乱,要善于自制,控制自己的感情行动,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遇变和临危之时,动不动就鲁莽行事,

动不动就发怒或不知所措的人是无事不败的,从政尤其如此!

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数时候是按部就班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变故,可是遇到危险、紧急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危急情况发生时,因为人们大多没有心理准备,所以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吃惊、恐慌。要处理这种情况,首先要沉着、镇定、果敢、自信,不为危难所吓倒,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才能使他人不因你的紧张而更加恐慌和慌乱。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危难已经临头,势态紧急,只有沉着还不够,忍耐住、控制住自己的吃惊仅仅是第一步,紧接下来是善于顺势而行,引导着事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凡事以忍让为怀

曾国藩语录:邻里乡亲,万不可造成仇隙,凡事必以忍让为怀!

怎样与乡亲邻里相处,对于治家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与乡亲邻里关系处理得好,则可以使家庭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在有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而处理得不好,则有可能造成仇隙,制造一些事端,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么,曾国藩是怎样来处理这些矛盾的呢?在这方面他奉行的原则就是:让他三尺又何妨!

这个话含有一个典故,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ot;摆平&ot;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ot;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ot;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闻名中外的六尺之巷也就因此而成。

咸丰初年,曾国藩父与几个兄弟还未分居的时候,家中为建新宅黄金堂,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几至要打官司到湘乡县府。曾国满在家将这一情况写信告诉了在京师做官的兄长曾国藩。曾国藩收到此信后,联想起古人的这首诗便写了一封长信,并将这首诗附上。曾家父子兄弟读过曾国藩的信和此诗后,胸襟豁然开朗。

热门小说推荐
茅山判官

茅山判官

前世本判官,今生入天道,天生阴阳眼,弘扬茅山术,双魂占体内,妖力亦正道,斩妖除魔间,正道必长存!我从小就是一被恶鬼缠身的衰人,天生拥有阴阳眼,一次奇遇让我拜入茅山天道派。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遭遇,竟然让我走进一个居心叵测的阴谋,这到底是一场宿命的对决还是偶然的邂逅,让我们拭目以待!...

亿万蜜婚:神秘墨少甜娇妻

亿万蜜婚:神秘墨少甜娇妻

那一夜,她被丢进民政局扯证后就跑?事后却查无此人?OMG她嫁的是人还是鬼?落魄的她进军娱乐圈,险些被潜规则,墨少现身冷漠一撇,导演虐待后直接封杀。拍戏中,她被报复险丢性命。几百神秘士兵到场,砸毁现场,负责人被爆贪婪入狱,家破人亡。她向来有仇必报,从不做君子。什么?有女人居然敢打她家那位?叔叔可忍,婶婶不能忍!某女闯民宅,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丢下一句姐的男人也是你敢动?墨少扶额,他得教教她怎么当首长的女人。请加读者群107358226...

仙王不朽

仙王不朽

龙脉诡谲,圣战延续。太古之门开启,带着大圣道果直达彼岸。风云色变,仙道契机现世,万古前的强者苏醒,天崩地裂,谁能永生?衣袍染血,一路横推,只为了自在永恒。仙路悲,傲啸长歌,尸骨遍地。仙路欢,摘星捉月,永恒不朽。(要聊天打屁的话看旁边作者的话,咱一起胡侃可好?)...

炮灰太轻狂:帝尊,不约

炮灰太轻狂:帝尊,不约

前世,她一身灰袍含恨而亡。昔日炮灰重生,开启神秘玉佩得传承,洗出绝顶经脉,一袭红衣崛起登上巅峰。迫害她的,阻碍她的,算计她的,死!!手有玉佩,探知无数宝贝,统统不客气收下。她皱眉看向面前的男人,淡淡道不好意思,手误,拿错了,你可以走了。天知道这个男人什么时候被她收了过来,赶忙扔了。夫人别闹了,回家吧,家里你最大。...

农家仙泉

农家仙泉

猪脚偶得仙泉空间,毅然辞职回家种田。青山果林任鸟飞,绿水池塘凭鱼跃。仙泉在手,吃喝不愁,没事遛遛狗。...

国产零零发

国产零零发

流氓高手II已发,书号幺零三漆四四漆书号1037447,站内搜索即可!...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