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1章(第1页)

作,确实体现了与“选诗”分道扬镳的倾向。可是为什么这就是不好呢?众

所周知,唐诗虽然是汉魏六朝诗的继续,但就整体成就而言,唐诗毕竟极大

地超越了汉魏六朝诗,这正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唐代诗人

都“始终学选诗”的话,那么唐诗恐怕会始终停留在初唐的水平上,根本不

可能产生盛唐诗及中、晚唐诗,也就不会有作为一代之胜的唐诗了。朱熹看

出社甫与“选诗”始合终离的关系,目光是敏锐的,但他因此而否定杜甫的

夔州诗,则体现了一种保守的文学观念。黄庭坚评杜甫夔州诗时没有说出明

确的参照物,但事实上他是以宋诗的审美规范作为标准的,“平淡而山高水

深”及“以理为主,理安而辞顺”两句话就透露了个中秘密。从梅尧臣开始,

宋人就视“平淡”为诗美的最高境界。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

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赵

德麟《侯鲭录》卷八引)黄庭坚所说的“平淡而山高水深”也即“绚烂之极”

的意思,这是北宋诗坛上的共识,而不是黄氏个人的偏嗜。应该指出,虽说

“平淡”的境界要到宋代才成为诗人们自觉地追求的目标,但它作为一种朦

胧的审美理想却早就体现于唐诗甚至是南朝诗歌了。换句话说,对于平淡美

的追求实际上是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整个发展过程的。1所以黄庭坚对杜甫

夔州诗的赞扬不但体现了历史的目光,而且体现了进步的文学观念,是对杜

诗创新意义的肯定。

现在让我们来看杜甫晚期创作的实际情况。

杜甫晚年时作诗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仍象早年一样在诗

歌艺术上刻苦锤炼,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他开始随意挥洒,漫不经心。用

杜甫自己的话来说,前者就是“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七)、

“晚节渐于律诗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后者则是“老去诗篇浑

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对于这两种似乎是互相矛盾的写作

态度,仇兆鳌解释说:“律细,言用心精密。漫与,言出手纯熟。熟从精处

得来,两意未尝不合。”(《杜诗详注》卷一八)这样的解释在字面上可谓

周匝,但是从杜甫晚期的创作实际来看,所谓的“漫与”并不仅仅指“出手

纯熟”,而是指超越了“苦用心”、“诗律细”的阶段而进入了纵意所如的

境界。我们先以七律为例对此作一些说明。

热门小说推荐
墨玉

墨玉

小说墨玉嗜睡的蝴蝶著墨玉全文阅读...

最后一个通灵画师

最后一个通灵画师

我的外婆是有名的鬼画师,行里人称梁鬼娘。外婆死后,留下了一幅值钱的鬼画。然而在一个普通的雨夜,一个陌生人闯入我的家中将我绑架,我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那里出现了我外婆的画作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诡异的变化。绝美的半面狐灵,萝莉血滴子,不老的盗墓贼,穿人皮的神秘青年,这些东西,就这样真实的出现了。...

最后一个道士Ⅱ

最后一个道士Ⅱ

盘古有那一线生机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故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生死,或生或死,或死或生,皆是造化。红尘三千丈,或贪或杀,或悲或喜,有因有果,相互纠缠,形成量劫,量劫接量劫,是为无量量劫。无量量劫之下,神州修士,或避世不出,或积累功德,或另避他径,手段无所极也!是以天道无情,视众生为蝼蚁然则天道亦有情,为众生留下一线生机。天道茫茫人道渺渺鬼道乐兮,谁才是真正的道?...

风水灵探

风水灵探

自媒体记者钟寄云从未想过目睹一起跳楼案会彻底改变她的命运,跨国集团邪恶风水师痴迷玄学的公司老板无不牵涉其中,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掌握着修仙秘术的道士也纷至沓来...

重生之医仙驾到

重生之医仙驾到

重生之医仙驾到由作者冷家小妞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之医仙驾到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枢纽:3000年的中国

枢纽:3000年的中国

这本书能带你看懂中国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国奇迹持续的原因以及,该如何认知我们的世界角色。在这个关键节点,每个人都在思考未来。我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目标的设定。而如何设定目标,取决于你怎么理解自己理解中国理解世界。每个人,都该思考在起伏的浪潮中,一个人怎么认知环境?过去40年,中国为什么能迅速崛起?中国式奇迹能否持续?未来,世界会有怎样的格局?在大环境下,你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