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谈明中明之发展山川(第1页)

转贴一份酒徒喜欢的书评,写得非常到位,如果这样的书评多一些,酒徒绝对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再次感谢有女同車兄提供这么好的书评。

漫谈《明》的虚无yy主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先来给本文的题目正一下名。

在读《明》的过程中,我按照剧情的推进试着逐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的世界观。读完第一卷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了一些将来可能剧烈爆发的、导致严重社会动荡的矛盾萌芽。虽然我不能确定这“萌芽”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还是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疏漏。不管怎样,这些萌芽或说祸胎是向着yy的方向生长的。不过,这种yy跟通常的yy小说里惯用的意淫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当时我想到了一个词:抽象yy主义。后来,当我读完了第二卷的公众部分后,注意到,矛盾的萌芽在《明》所虚构的历史分支里以经显露出星火燎原之势。由此看来《明》所阐发的yy主义思想决不是抽象的,而且很可能是作者有意抛给读者的题目。如果这个四不象的社会任其按着自己给自己铺设的轨道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走向幻灭的结局。所以我把抽象改为虚无,试着以“虚无yy主义”来诠释《明》的宿命。本文不涉及历史相关的和文学相关的问题。

经济是作者在书中第一个探讨的话题。

(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武安国试图以实用技术科学对在中国沿袭数千年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提出挑战。农业(指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无论是对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永远都是不容动摇的基础产业。道理很简单,没吃的人就活不下去。中国历史上几乎每次社会大动乱都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农业破产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对社会造成损害程度最轻的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破产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次大破产虽然因饥荒而导致了上千万人的死亡却因为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所以并未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可收拾的大动乱。

武安国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来到这个时空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和身边百姓的生存问题。他采用了改良农具和发展水利建设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生产。这么做当然是明智的,但他的举措并没有体现出超出前人的智慧。作者在后文里也有意识地想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比如改革农业税收制度、改革耕地分配及流通制度、改良农作物品种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等。可惜这些设想还是没能跳出前人的思维框子。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清朝乾嘉时期之所以能够破纪录地第一次靠有限的土地养活了过亿的人口,一是受益于摊丁入亩的国策,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对从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在《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最可行最有效的手段不是守株待兔地等着生物学和农学的历史飞跃而是尽可能地在农作物品种上做文章。可惜武安国(或作者)没有想到这一点。另外,明初的粮食问题尚不突出,因为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并不激化。那时候农业建设还没有从战乱所造成的破坏中完全恢复,这本来是在农业上以大手笔推动变革的一个天赐良机。武安国之所以错过了这个时机,不是因为他不清楚农业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更急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以期尽快地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开展工商业的大跃进,这么做在局部地区在短时期内还可是行的,这跟我国现今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模式相似。但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将越来越滞后于个别地区的突飞猛进,如此的发展模式显然是畸形的发展模式,长此以往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从农业的问题上还可以看出,作者在书中提出来供读者思考的问题决不仅限于我们已经解决了的“历史问题”,还包括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正面临的问题。

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更加严重。书写到现在这个问题还一直被掩盖着。怀柔及北平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过热很可能会引发农荒。因为工业的起步阶段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工商业必然跟农业争夺劳动力。又因为丰厚利益的驱使,城市必然跟农村争夺人口。北平府——按作者的说法其人口本来是不够稠密的——但作者巧妙地用移民和战俘缓和了这个矛盾,但矛盾并没从根本上解决,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矛盾早晚有一天会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明初全国的人口都很少,人口危机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缓解的,要使全国的人口翻番至少要20几年的时间吧。)

到了那一天,政府将采取什么手段处理这个问题呢?效法英国的圈地运动吗?中国跟英国的情况很不一样,不能寄希望于从海外(日、朝和东南亚沿海)获得足够的粮食。因为当时明的周边地区的农业都没有发达到有足够富余用于出口,所以明在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现今的中国因为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激增,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粮食能否自给的问题非常严峻。对《明》那个时代而言,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将意味着灭顶之灾的降临。

(二)重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和交通、通讯。

武安国深知重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命脉,所以他发展工业首先从采矿、冶炼和机械制造入手。先不说重工业的起步有没有可能象书中描述的那么快,就说重工业的效益吧。重工业是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的投入的,而且不能象轻工业和手工业那样立竿见影,很快地把投入转变成财富。武安国的对策是攀上军工做靠山。没错,这确实是一条捷径,就跟现代中国建国初期在东北和各大城市建立重工业基地的做法类似,以军品为核心,以军品带动民品。但是这么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朱明政权不可能把奇技淫巧的轻工、手工业放在和作为军事支柱的重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轻工、手工(以下统称轻工)业也有它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对市场的依赖。在整个国家还不够富裕的情况下,有限的购买力是无法满足轻工业急剧膨胀的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转嫁供求危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初期的确可以把海外市场看成是无限大的。但象明这么大的国家能靠外向型经济养活全国的百姓吗?明有可能象英国那样成为一个食利国吗?我想这是不大可能的。为了扩大市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空间问题。如果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轻工业的发展,那么轻工业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可惜交通、和通讯显然是武安国的弱项。他只想到了用水泥铺设马路,而对民用通讯则一点建树也没有。想想,在一个没有铁路、公路和民用邮政的国家里与轻工业相关的内向型经济怎么可能长足的发展。武安国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他只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使个别领域从古代直接进入现代。但按着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进步是需要各个产业部门互相配合的。失衡的产业格局是危险的,随时都有夭亡的可能。

(三)商人、金融、保险、投机和外财

写到这里我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明》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实在是太多、太杂了。其他读者也不难想到,武安国一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

言归正传,在一个官僚本位的社会里金融业能有光明的前途吗?其实历史上的晋商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样板。商人——也包括实业家——在集权国家里是不能不依附在权利网上的。不是他们甘心情愿的自投罗网,而是因为公平竞争和特权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商人没有能力限制特权之前他们想要生存就必须向特权屈服。明的权贵们会眼睁睁地看着商人们跟他们平分财富吗?不可能。那么,打压是迟早的事。金融、保险跟商业一样,国家(尤其是贫弱的大国)为了自身的稳定很可能要把它收归国有加以垄断,进而以金融限制商业资本。获利丰厚的产业都是权贵们觊觎的肥肉,武安国靠什么来保护自由竟争的火种呢?

再说外财。这个外财指的就是象征服高丽后索取的战争赔款之类的财富。就象当初日本在甲午战争后的辛丑赔款,人无外财不富,一个国家得了外财一样可以成为“爆发户”。明在将来的对外扩张过程中无疑会越来越贪婪地搜刮别国财富。这样虽然可以暂时回避国内矛盾,但军国主义思想会象瘟疫一样传染整个民族,蒙古、德国、日本都是走这条路的好榜样。明会不会重蹈覆辙呢?天知道!

关于经济就先说这些。

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我说的“虚无yy主义”是什么意思了。

简单地说:如果给我们改写历史的机会,我们想让这个国家避开所有的歧途和弯路。但历史却很难顺顺当当地走上康庄,它好容易避开了这条弯路却轻率地滑入另一个歧途。

(因为才力不敷使用,所以写得很乱。相信会有读者比我看得更透彻,我属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明》的书友们更深入的思考。未完待续)

酒徒注:酒徒出差中,这次把工作做砸了,所以也没时间在书友会上和大家多多交流。因为没带底稿,也没法更新公众版,真的很抱歉。马上又是21日了,去年的21日,酒徒因为大家的鼓励获得了自己的幸福,酒徒每每想起去年那一条条短信,心中都感动不已。感谢大家一年来的支持,酒徒会努力把文字写得更好来回报大家的厚爱。

热门小说推荐
求生在西晋末

求生在西晋末

穿越西晋末,成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为生存被迫从事危险的私盐贩卖,谁知霸业竟由此奠定,五胡乱华算什么?且看我卫朔代晋夺天下!永嘉年间群魔乱舞,士子南奔,庶民有难,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这是我的华夏,一个新的历史拐点,一个新的华夏诗篇开始了一切从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开始!...

特战兵王在都市

特战兵王在都市

特战兵王赵子龙,回归都市!老领导居然让他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女儿,而且失散的地点还是自己老家!最最让人无语的是,老首长就给了一个线索,说那女孩胸脯上有颗红痣。我嘞个去啊,难道见到可疑的女孩儿,我就掀开人家的衣服去看?...

借子追妻小女奴别逃

借子追妻小女奴别逃

不就是穿越吗?蓝玉儿淡定地告诉自己。穿越,她认了。穿成一个小女奴,她也忍了。可要不要这么悲催?刚从人贩子手里逃出来,就要给人殉葬!刚死里逃生就成了这个软萌小包子的贴身奶娘。话说,奶娘她做过,不过是在前世的游戏里。她没奶,也没做过娘!罢了,看在软萌小包子刚死了娘,身边贴身照顾的嬷嬷都在勾心斗角的份上,她就学着当一回奶娘吧。可这个面容冷峻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大半夜不睡觉,还总是喜欢默默出现在她身后。人吓人是要吓死人的好不好!虾米?让她学这个?还让她学那个?跟他的妹妹叔父奶奶一一过招后,被折磨得差点魂归天外不说,他还美其名曰这叫历练!这是要把她练死在沙滩上的节奏吗?传说中的世族后院果然不是人待的地方,养出来的人都心理变态。他这眼神是肿么回事?要不要这么凶狠?腹诽一下,无伤大雅哈。可是,为什么随着一次次历练结束,不仅没有轻松些,反而还染了一身桃花腥?为什么这些男人,全都让她去做小妾,难道她长了一张小妾脸吗?不行!姐不干了,就凭咱这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赚得了钱,暖得了床,顾得了包子的优良品质,怎么也得天翻地覆,肆意找几个男宠来快活一场。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她成了会七十二变的孙猴子,他就成了如来佛祖,她总是翻不出他的五指山。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胆大心细,偶尔犯二的妹纸,穿越后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努力,从女奴翻身做地主婆的故事。小剧场玉儿,摸肚肚。一个超级软萌的声音,悄悄说道。从一数到十,就给你摸肚肚。女孩儿四下看了看,确定周围没人。不数数。小包子抗议。不数数就不准摸肚肚!一!嗯,一后面是什么?一二七八九十!摸肚肚!女孩儿七手八脚地阻拦小包子软软袭来的小手,看着小包子得意地笑得眯成一条缝的小脸,满头黑线。你才两岁零一个月,要不要这么坑啊。...

回到宋朝当大侠

回到宋朝当大侠

时间,北宋开宝九年,地点,五台山清凉寺后山,人物,王金童,十六岁,五台山蜘蛛山寨少寨主,寨主霍隽的养子,...

带着城市闯战国

带着城市闯战国

赵无铭在玩网页策略游戏之时,带着城市突然穿越。成为赵王,最不待见的小儿子。面对兄长们的夺嫡之战,冷眼旁观。默默的发展城市,招揽历史之中的文臣武将。在无尽的北方,组建自己的帝国。...

放开朕的奸臣

放开朕的奸臣

她才貌双绝,是先帝钦点的太子妃人选,却因逼奸太子未遂,劫色失败,从此与后妃之位绝缘,因而继承父业当起一品大臣,朝廷楝梁。楝梁之路不太好走,未来的准皇后瞧她不顺眼,为了保护自身家族,她只好尽股肱大臣之力,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尽心尽力的辅佐皇上,使他成为一位沉稳刚毅气度恢弘的旷世淫君********某男調戲某大臣辭官吧,跟了老子,包妳一生富貴榮華皇上妒火中烧放开朕的奸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